海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美国白俄查防工作实施方案

日期: 2020-04-23 浏览量:321 文字大小:

阜海政发〔2011〕36号
 
韩家店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
    美国白蛾[Hlyphantria cunea(Drury)],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秋幕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世界性检疫害虫。1979年传入我省丹东市,之后迅速扩散蔓延,严重暴发成灾,被列为我国极度危险林业有害生物。主要危害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尤其以阔叶树为重,具有适应能力强、传播蔓延快以及疫情暴发危害大的特点,对园林树木、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等会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随着阜新地区经济的发展,商贸往来增多,公路网密度不断提高,美国白蛾入侵阜新的机率大大增加,使得我区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空前繁重。为保障美国白蛾查防工作科学有序进行,确保地区生态安全,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针,遵循“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属地负责、联防联治”的原则,切实加强疫情监测和检疫监管,坚决遏止美国白蛾入侵,确保海州地区生态安全。
    二、防控目标
    拔除疫点,压缩发生面积,控制发生范围,减轻危害程度,有效遏制美国白蛾扩散蔓延的势头,对新发区疫点要及时发现及时根除。全区防治率、监测覆盖率和产地检疫率均达100%。
    三、查防内容
    (一)寄主树种
主要喜食树种:糖槭、桑、榆、臭椿、水曲柳、法国梧桐、山楂、杏等。一般喜食树种:樱桃、杨、柳、桃、苹果、梨以及葡萄等。
    (二)区划查防区域
    确定美国白蛾喜食树种的分布区、通往疫区的公路、铁路沿线为重点查防区域。
    1.市级外环公路、阜锦公路旧道。
    2.城市公园、城市街路、旅游地、农村集市、木材集散地、贮木场等。
    (三)普查方法
    1.踏查。对韩家店镇辖区、平息工业园区,要进行一次全面性踏查,以自然屯、居民区、厂矿、机关驻在单位为调查点。在调查过程中,对公路、铁路行道树或其它防护林,可按一定距离随意取点,公路以一道班,铁路以一站段,街道以一条街为调查点,每点随机取100~300株树木进行调查;对公园、风景林、农田、果园等,可采取对角线式或直行式的方法调查。边行走边通过目测来观察树冠周围枝条、叶片上有无枯黄色和幼虫网幕,第一代幼虫网幕多集中在树冠下部外缘,第二代网幕集中在树上部外缘及树顶。一旦发现疫情,及时调查林木被害程度、发生范围,并立即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
    2.详查。对美国白蛾可能发生的重点区域,在踏查的基础上,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详查。对主要喜食树种要逐株详查;对一般喜食树种采取踏查与详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它树种可选取一定面积的样地进行调查,标准地(段)的面积和长度应由林木发育阶段和高度来决定。一般中龄林的标准株数为30~50株,幼龄林不少于100株,经济林(包括果园)高度在1米以下的不少于50株,在1米以上的不少于30株。
    3.内业。野外调查结束后,及时将调查材料分析整理,填表汇总。在整理过程中,如发现有漏查地点或材料不全时,要立即复查直至补齐为止。
    4.调查时间。在4月中下旬和7月中下旬进行越冬蛹和越夏蛹调查;在5月1日~6月20日、7月15日~8月20日利用黑光灯诱集等方法进行第一代和第二代成虫期调查;在5月15日~25日、7月25日~30日进行卵期调查;在6月1日~7月25日、 8月1日~9月25日进行第一代和第二代幼虫期调查。将上述各虫期调查结果分别记录备案。
    5.发生程度分级标准。轻度发生有虫株率2 %以下;中度发生有虫株率2.1%-5%;重度发生有虫株率5.1%以上。
    四、疫情监测
    (一)建立疫情监测网络
    韩家店镇政府要以各行政村为单元设立1名虫情监测员,负责本村的虫情监测、调查和疫情报告;城市以街道办事处为单元设立1名虫情监测员,负责本街道辖区内的虫情监测、调查和疫情报告。
    (二)建立联系报告制度
    韩家店镇政府及各管委会、街道办事处有关单位发现疫情立即报告区林业主管部门,经市、区林业主管部门核实后,当日内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并报送至市林业主管部门,经上级部门核实后,2日内在全区通报疫情。
    (三)发布疫情预报
    根据监测调查结果,确定有无疫情发生,一旦有疫情出现,区、镇两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对发生期、发生量和发生趋势及时发布预报,为各防治单位提供准确信息。
    五、灾害除治
    (一)人工物理防治
    剪除网幕:6月5日~7月5日、8月5日~9月5日为美国白蛾网幕期,要每隔2~3天进行一次调查,发现网幕及时剪下,剪网时要避免幼虫漏出,剪下的网幕必须立即集中烧毁或深埋,散落在地上的幼虫应立即杀死。
    围草诱蛹:7月5日~15日、9月5日~20日为老熟幼虫化蛹期,须在防治困难的高大树木距地面1~1.5米左右处,用草把上松下紧围绑起来,诱集幼虫化蛹。化蛹期间每隔7~9天换一次草把,并把蛹用纱网集中收集,集中销毁处理。
    灯光诱杀:5月10日~25日、7月15日~31日为成虫羽化期,对上年美国白蛾发生比较严重的区域,利用四周空旷地块用诱虫灯诱杀成虫。
    (二)生物防治
    引进白蛾周氏啮小蜂进行防治。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按1头白蛾幼虫释放3~5头周氏啮小蜂的比例,选择无风或微风的天气,于10时至17时进行放蜂。放蜂的方法:可采用二次放蜂,第一次是在第一代美国白蛾幼虫老熟期,第二次是在上次放蜂后5~8天。也可用发育期不同的蜂茧混合搭配一次放蜂。
    (三)药剂防治
    在美国白蛾幼虫网幕始见期至高峰期,即在幼虫3龄以前,应用24%米满胶悬剂30~50ppm倍液,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2000倍液;在美国白蛾幼虫4龄以前应用2.5%三苦素水剂1000倍液,1.2%烟参碱乳油1000-1500倍液、绿灵800~1000倍液等植物性杀虫剂;对各龄幼虫也可以使用5%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40%久效磷乳油1000~1500倍液、1.8%阿维菌素3000倍液对发生树木及其周围50米范围内所有植物、地面进行立体式周到、细致喷洒药物防治。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落实责任制
    充分认识美国白蛾查防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区、镇林业部门要把监测防控美国白蛾作为全年工作的重点,坚持实行“属地负责”制度。实行政府之间、政府与部门之间以及系统内部等专项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
    (二)加大检疫执法力度,强化林业有害生物检疫
    1.产地检疫。强化种苗繁育基地、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集贸市场等货物集散地等地方的产地检疫检查,确保产地检疫率达到100%。
    2.复检。强化疫区调入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和其他产品木质包装物的复检工作,发现疫情及时扑灭。
    3.调运检疫。严格检疫要求书制度,禁止无检疫证书调运现象的发生,加强现场检疫宣传,提高调运检疫率。
    (三)完善联防联治和群防群控制度
    进一步强化城区与乡镇之间、街道与街道之间的联防联治,实行协调统一,及时通报信息,交流监测防治经验,互相检查监督。广泛发动群众,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投入查防工作。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建立有奖报告制度,积极引导和鼓励公众参与虫情查防和举报,全面推进我区的美国白蛾查防工作。
    (四)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大力普及防治知识
    1.建立不同形式、不同层次防治专业队,确保查防效果。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特别是药械储备设施和储备数量,提高监测预报、检疫检验、除治机械的数量和质量,确保查防工作的实际需要。
    3.扩大防治队伍,把全区专职护林员和兼职护林员纳入美国白蛾防治队伍当中,提高防治能力。
    4.建立专家咨询组,市、区林业局组织相关人员到疫区实地考查。并可利用标本、图片等对查防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查防的科学性、准确性。
    (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坚持“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采取以自筹资金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原则,筹集资金,用于设备购买、人员培训和车辆保障等,确保查防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强化舆论宣传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图片等媒体广泛宣传美国白蛾防治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查防技术知识,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全社会参与查防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公众参与程度。
 
 
 
 
 
 
                                                                         二○一一年九月十三日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