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海州区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 2021-01-18 浏览量:2307 来源:海州区政府办公室 责任编辑:杨潇 文字大小:


——2020年12月23日在海州区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长  李志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时期2020年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区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凝心聚力谋发展,励精图治干事业,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砥砺前行,转型发展,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十三五”时期,服务业发展迅猛。海州电子商务中心和宝地易创孵化基地入驻电商企业204家,电子商务、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持续做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3.9%。落实“1234”工业经济发展思路,海州智能无人系统产业基地启动建设。奥瑞思等高新技术企业相继落户投产达效,智能制造、钒钛磁铁等项目助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全面完成新一轮现代农业示范带三年滚动计划,新增精品农业2500亩,“12榜单+”“伴手礼”品牌效应凸显,农业精品化进程不断加快。

(二)简政放权,提升效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关闭煤矿10家,去产能88万吨,化解商品房库存69.4万平方米,减免企业税费1.8亿元。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承接上级下放职权92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完成,成立退役军人事务局、营商环境建设局,10个街道整合为6个,101个事业单位合并为14个。新组建5户区属国有企业。新增市场主体1.8万户。引进内资56.8亿元,40个亿元以上项目投产达效。

(三)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城镇环境不断改善。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成效显著,中央环保督察及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110项交办事项全部办结。城镇面貌明显改善,累计完成老旧小区、三供一业、早期棚户区维修改造楼房684栋,改造面积249万平方米,惠及群众4.6万户。新增绿化面积18.3万平方米,栽植苗木10.8万株。“大棚房”专项整治、违建别墅清查整治工作全面完成。韩家店镇连续五年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评比中排名第一,荣获全国卫生乡镇称号。关山沟风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

(四)以人为本,保障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累计投入资金6.5亿元保障民生支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巩固率达到100%,加强教育资源整合,精简合并学校5所,新改扩建校舍10.4万平方米,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验收。新增城镇实名制就业1.9万人。累计发放低保资金4.4亿元,城镇低保标准分别提高27%53%。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实效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五)党建引领,依法履职,社会治理成效显著。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抓好中央第六巡视组,省委第五、第十巡视组巡视整改任务。全面推进“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高质量办结建议提案237件。高效办理市民诉求4.2万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减存控增”三年攻坚行动提前收官。“七五”普法规划圆满完成。打造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改造前端视频监控1856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全面胜利。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实施“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5.5亿元,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20.6亿元,增长2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亿元,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73元,增长5%

(一)强举措、抓落实,疫情防控平稳有序

建立“4+1”领导体系和“321”工作机制,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为主线,筹措资金1236万元,坚持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实施网格化等严格管控措施,推动疫情防控常态化。狠抓复工复产、复商复市,落实省市纾困助企政策,为银座大厦、碧桂园等4个项目,争取电网配套资金1185万元,帮助平安矿业等6家企业,申请“电费缓交”政策资金2000

(二)促改革、重创新,发展动力全面增强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承接市下放行政职权47项,630项依申请服务事项全部集中办理,41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审批事项办理承诺时限缩减77.1%。“一网五平台”建设初具成效。“辽事通”APP累计注册7.4万人。8890服务平台群众诉求办结率达到99.3%。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1541万元。新增市场主体3653户,“个转企”104户。

新能力不断增强。新建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4个,科技研发平台5个,申请发明专利128项。辽宁工大人工智能与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工建设,物联网、5GAI智能系统成功应用于矿山智能管理。启迪之星阜新孵化器投入使用。浙江大厦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被推荐为第五批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参评单位。全年孵化企业70户,带动就业1179人。

(三)抓招商、上项目,有效投资持续扩大

“双招双引”成果显著。创新招商模式,开展平台招商、集中招商,中国辽宁阜新海州“双招双引”项目洽谈签约会、海州启迪之星无人机产业发展对接会,分别在上海、北京成功举办。全年“走出去”“请进来”291次,招商引资20亿元,完成年计划133%。华为信息产业新动能、双海风电智能装备等57个项目签约落地。招才引智工作扎实开展,创新出台《海州区人才公寓建设及管理办法》,实施“三个三”人才优惠政策,引进院士2人、各类人才133人。

“项目提质增效年”成效明显。突出专班服务功效,建立“一对一”“点对点”服务机制,强化土地、资金、电力等要素保障。全年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完成年计划117.6%;竣工项目20个,完成年计划166.7%;储备项目34个,完成年计划113.3%24个续建项目全面复工。“三争取”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争取资金11.3亿

(四)调结构、促转型,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服务业稳步发展。海州金融街区建设取得新突破,汇鑫集团等32家金融企业落户海州。祥宇臻品开工建设,银座大厦顺利竣工。赛事经济、夜经济、节庆经济蓬勃发展,成功举办“端午粽情”醉夏2020第四届海州庙会暨雪花啤酒节和2020年中国无人机竞速公开赛(阜新站)暨辽宁省第五届飞行者大会。西山九郡温泉城、海州兴顺夜市成为全市亮点品牌

工业优化发展。预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5亿元。完成省级工业园区申报工作,成功获批省级“飞地经济园区”。产业转型步伐明显加快,海州智能无人系统产业基地起步区建设稳步实施,消费类无人机和遥控纸飞机实现批量生产,无人靶机、无人靶车生产线投入使用。中褚钛业五氧化二钒项目试生产。通用机场项目纳入全省“十四五”通航规划。智慧矿山建设等4个项目列入全省工业“十四五”规划。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园区道路、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建成标准化厂房1.2万平方米。

农业精准发展。建设高标准农田5500亩。福新草莓二期工程建成投产。推动“农业+互联网+旅游”融合发展,“12榜单+”实现线上销售。

(五)抓创卫、重治理,城镇环境有效改善

城镇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投入资金1560万元,扎实推进创卫工作,拆除违建2.3万平方米,整治乱堆乱放3500余处。完成170个小区1559栋住宅楼线路混搭整治。升级改造农贸市场7个,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1.1万余批次。病媒防治、社区医疗、健康教育成效明显。完成阜东线“智慧大道”绿化亮化工程。韩家店镇东瓦村被授予“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荣誉称号。

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深入开展土壤调查、危化品专项整治三年攻坚战。启动韩家店河治理工程。奇凯化工厂区遗留808吨危险化学品全部安全转移处置。我区成功列入国家级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名录。平安矿业绿色矿山建设规划通过市规委会审批。

(六)保基本、惠民生,群众生活更加美好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全年用于民生支出3亿元。全面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6.2%以内。养老保险参保新增4.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8万人。337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退役军人三级服务保障体系全面建立,成功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区。

社会事业繁荣发展。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31名,缓解教师资源短缺问题。为全区中小学307个班级全部配备触屏一体机,教育现代化水平有效提升。改扩建2所公办幼儿园,平北小学新教学楼开工建设。韩家店学校等3所学校新改建操场投入使用。医疗卫生服务持续改善,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控制在8%。

平安海州建设稳步推进。深入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接待信访来访62案次、562人次,新民街3号、5号楼和8个小区“办证难”“回迁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受益居民5171户。“八五”普法规划编制有序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七)转作风、提效能,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完善政府党组工作规则,规范政府重大事项决策行为。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按期办结人大代表建议24件、政协委员提案27件。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偿还政府债务本息6331万元,化解隐性债务3841万元,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加强重大政策落实情况审计,审计监督实现全覆盖。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稳步推进。全国统计督查整改工作全部完成。

同时,国防教育、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残联、工会、共青团、工商联、妇女儿童、红十字会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十三五”期间,全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城市功能和环境面貌整体提升,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更加幸福,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为海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力量、奠定了基础。成绩来之不易,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奋斗。在此,我代表海州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干部群众,向关心支持海州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和退休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海州发展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一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先行先试的勇气不足;二是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三是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公共设施有待完善;四是社会治理难度较大,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五是创新引领作用不够突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不足;六是营商环境建设还有较大差距,要素成本仍然偏高。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效的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主要任务目标

——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力争晋位升级。增强金融业等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培育壮大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工业经济实现突破性进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精品示范效应凸显,形成“三产大、二产强、一产精”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改革开放与创新驱动深度融合。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突破,营商环境全面优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成果。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经济合作,构建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开放格局。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城区特色功能实现提升。持续打造“四区两街一庙会”,“智能科创发展区”“金融商贸服务区”“高端宜居商住区”和“文化体育休闲区”功能定位更加凸显,兴顺夜市一条街、古玩品鉴一条街品牌特色更加靓丽,传统民俗海州庙会更加精彩。

——文化事业和产业繁荣发展。文化发展主要指标、文化事业整体水平、文化产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发展“旅游版块+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加强文艺作品创作队伍建设,打造海州地域特色文艺品牌。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进一步增强。

——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发力。海州露天矿(海州片区)综合治理及周边产业发展生态恢复带初具雏形,建成国家级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水、大气、土壤环境持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万元能耗、水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等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达到全市目标要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众幸福指数大幅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镇居民就业更加充分、质量更高,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卫生健康体系不断完善,建成现代化教育强区。

——社会治理水平显著增强。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行政效率、公信力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进一步健全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事项规范化、标准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全面提高。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补齐拉长“四个短板”,扎实推进“六项重点工作”,按照区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部署,以“高质量转型、全方位振兴”为主题,以创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区”为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三产做大、二产做强、一产做精、创新驱动、开放合作、文化润区、生态建区、平安宜居八大战略,统筹推进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十四五”高起点开局、高标准起步,全面展现活力海州、创新海州、一流海州的生动画面和宏大场景。

2021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经济增速。

(一)加快创新驱动,在培育发展动能上增添新活力

强化科技创新。依托高校科技创新资源,加大与北京理工、辽宁工大等高校合作力度,组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和院士工作站,发挥北京理工无人智能创新中心、钒钛技术创新中心、无人机实训基地作用,加快孵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依托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载体建设,开展阜新启迪之星企业对接会、智能无人系统产业研讨会,聚集更多科技创新企业到海州投资建设。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加强与辽宁实验室等科技创新源头对接,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库,推动奥瑞思、中褚钛业等企业创新发展,全面提升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深入实施“三个三”人才政策和服务人才十项举措,引进高层次、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一网通办”为抓手,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将审批便民服务事项向街道(镇)、社区(村)两级下沉,打造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加强诚信海州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社会环境。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生产要素成本。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25条政策措施,坚决破除制约企业发展障碍壁垒。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大力推进国企“三项制度”改革,优化海发实业、海发工业等5国有企业运行机制。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镇街财政管理体制,巩固和扩大财税改革成果。深入实施园区体制改革,全面推行“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扩大开放合作,在积蓄发展后劲上实现新突破

坚定不移抓好招商引资。创新招商机制,大力开展平台招商、赛事招商、敲门招商,建立“保障+激励”薪酬制度体系,全面激发招商人员主动性、积极性。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辽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载体,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等重大区域战略,全力承接高端装备制造及配套、新能源、通用航空等产业转移,着力提升产业承接能力。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奥瑞思与中白产业园合作步伐,扩大外资利用规模。

持之以恒做好项目建设。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坚持推进重点项目、重点工作专班服务机制,抓住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等关键环节,提高前期工作效率,完善要素有效供给,推动宝地城、泊头巨人等项目开工建设碧桂园海州府、龙飞重工风电塔筒等项目顺利竣工。包装储备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深化与北京延庆区、江苏响水县、新疆石河子市“飞地经济”合作,推进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开展全域土地整治工作,盘活存量土地、闲置厂房和闲置楼宇,为飞地项目落地提供空间保障。

全力以赴争取政策支持。抢抓新一轮东北振兴和国家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等重大历史机遇,紧盯专项地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政策性资金,强化与省市主管部门沟通联系,积极争取资金与项目支持。围绕智能制造、循环经济等优势产业,包装储备一批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大、质量效益好的重大项目。

(三)推动转型升级,在优化产业结构上构建新格局

持续做大服务业。全面提升海州中央商务区整体功能,优化升级传统商贸业,推进大众步行街改造。丰富金融街区服务业态,提高金融资源供给能力和配置水平,打造金融商贸服务区。依托启迪之星、上海深兰科技、阿里巴巴1688等平台优势,积极培育电子商务、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推动海州电子商务中心和宝地易创孵化基地做大做强。优化站前服务业集聚区布局,整合水产、果蔬、粮油市场,推动“互联网+商贸流通”产业深度融合。抢抓京沈客专全线通车机遇,借助无人机赛事、兴顺夜市、海州庙会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赛事经济、夜经济、节庆经济。

持续做强工业。做好“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三篇文章。改造提升“老字号”,支持龙飞重工、天源钢球等企业向“专精特新”升级,推动平安矿业、弘霖矿业自动化信息化建设,鼓励中褚钛业、久星钛业技改升级,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实现钒钛产业规模化发展。深度开发“原字号”,加强煤炭、煤矸石等原材料开发利用,推动机械加工、循环经济等领域产品多元化、精深化、高端化发展。培育壮大“新字号”,围绕海州智能无人系统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产业,打造智能科创发展区。推动海云思无人靶机、20KG涡喷发动机等项目实现产业化。建设数字海州,有序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平安矿业智慧矿山等“5G+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建设,加快推动智能无人系统在矿山、新能源等特色场景应用。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加大标准化厂房建设力度,完善污水处理厂、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做大园区经济体量,确保顺利通过省级工业园区晋升验收。

持续做精农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实施农业品牌升级工程,培育壮大福新草莓、宏伟葡萄等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关山沟水厂、南瓦食用菌等“一村一品”项目。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全面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四)坚持绿色发展,在建设美丽海州上取得新成效

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构建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海州露天矿(海州片区)综合治理,依法全面关闭取缔辖区所有散煤场。加快国家级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

加强城镇精细化管理。扎实做好42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探索居民自治等多元化小区管理模式,逐步实现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深入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实施城市垃圾分类,坚持创卫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打造高端宜居商住区。全面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深入推进村容村貌整治。

(五)保障改善民生,在实现共享发展上展现新作为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巩固教育资源整合成果。加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力度,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2%,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43%。完成平北小学新教学楼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优化城镇文化资源配置,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完善城镇公共体育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打造文化体育休闲区。抓细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动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建设。

着力抓好民生保障。实施就业优先政策,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做好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对接,全面落实社保转移接续工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检测帮扶机制,建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加快海州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巩固双拥模范区创建成果。

全力做好社会治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化解机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积极推进三级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建设,推动重复访治理工作有效开展,加快“骨头案”“钉子案”化解进程,逐步解决僵尸地块和问题楼盘。全面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暴力犯罪、涉黑涉恶、网络犯罪等违法行为,推进扫黑除恶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六)加强自身建设,在提高履职能力上实现新提升

持党的领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全局,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

坚持依法行政。坚持以法治理念引领发展,不断提高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高质高效办理建议提案。强化审计监督,完善决策程序,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坚持转变作风。树立以干成事论英雄,以解决实际问题论能力,以高质量发展论业绩的鲜明导向,健全完善考评体系,严格绩效结果运用,切实提升政府执行力,以优良作风推动实现高质量转型、全方位振兴。

坚持廉洁从政。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厉行勤俭节约,带头过紧日子,严格压减非刚性支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打造高效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托,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履职担当,推动一流海州向海州一流转变,为推进海州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而努力奋斗!

 

 

 

名 词 解 释

1234工业经济发展思路:1”即以建设省级工业园区一条主线为目标2”即两大板块,即韩家店板块和东梁独立工矿区板块;“3”即三个产业基地,即钒钛磁铁、智能无人系统、煤矸石综合利用三个百亿元产业集群;“4”即四大发展,即重点发展智能制造、优先发展钒钛产业、支持发展煤矸石材料产业、绿色发展既有工业。

41”组织领导体系:4即副区长包保分管领域;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和有关区委常委包保镇街;其余副县级和骨干科级干部包保村和社区;区卫健系统干部包保辖区医院和卫生服务站(中心)。“1”即镇街包保属地、各部门含驻区单位包保属事。

321”工作机制:3”即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防联控机制。“2即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和常委包保镇街,其他县级领导和正科级干部包保社区和村的两级包保机制。“1即区疫情防控巡回督导组一级督导机制。

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一网五平台”:“一网”即党群服务网;“五平台”社区治理平台、纠纷化解平台、诉求办理平台、便民服务平台、智慧党建平台。

“三个三”人才优惠政策:为入驻公寓人才每年提供租房补贴3万元、伙食补贴3万元、专车及工作秘书服务补贴3万元。

国企“三项制度”改革:国务院针对国企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

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以沈阳为中心,以鞍山、抚顺、本溪、辽阳、铁岭、沈抚示范区等为支撑的现代化都市圈。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