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州区夜经济工作情况解读

 




 

【访谈对象】 海州区商务局副局长张瑛楠
【访谈时间】 2023-05-16
【问答摘要】

主持人:最近全市不少“网红夜市”成了市民朋友关注的热点,“夜经济”这个词再一次成为热点话题,那么海州区在“夜经济”发展方面的情况如何呢?

嘉宾疫情结束后,经济逐渐复苏,海州区积极打造夜经济,促进商贸流通发展。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夜经济工作专题会议,特别是市委书记胡涛到海州调研时指出“打造活力海州,助力厚道阜新”后,海州区不予余力,创新思路,打造了覆盖海州全域的五大夜经济片区。

目前,西市场夜市、兴顺夜市、海州庙会、站前夜市、宝地太阳广场大润发夜市、三一八夜市已陆续开市,投入运营。目前海州的“夜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以下几大特点:从服务行业门类看,我们立足区位优势,培育发展了餐饮、娱乐、购物等一系列适应“夜经济”发展的业态,为“夜经济”的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比如引导新玛特、千盛、大润发等商场延长营业时间,与夜市同步互动,丰富了市民夜生活的活动空间。从服务保障上看,我们为发展“夜经济”开辟了政策绿色通道,配套相关市政管理与服务。比如,加强夜间城市管理涉及城市照明、环境卫生、市容秩序等方面的保障,营造良好夜间消费氛围。

主持人:能看出海州区在“夜经济”上下足了功夫。如果有市民朋友也想夜市进行经营活动,应该联系哪些部门呢?

嘉宾海州区为发展“夜经济”开辟了政策绿色通道,特别欢迎市民朋友积极参与围绕“夜经济”的各项消费或经营中。

如果有想在夜市中进行经营活动的市民朋友可以联系夜市的运营商或者夜市所在的街道,我们在各个夜市公布运营商和所在街道的联系电话,也真诚希望广大市民朋友积极参与。

主持人:夜市最吸引人的就是各种风味独特的小吃,那么食品安全和卫生问题也成了市民朋友关心的问题,那么有关食品卫生安全方面,我们海州区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嘉宾食品安全问题也是我们最关注的,因此我们在组建夜经济工作专班时将市场局也纳入了成员单位,加强夜市食品的监管和惩治力度,加强对夜市食品的检查,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保障食品安全,努力保证在来到夜市的市民朋友,吃的安全、吃的放心。

主持人:现在几处夜市已经陆续开市了,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相信我们海州区肯定进行了总结分析,是否找到了一些“夜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呢?为我们分享一下。

嘉宾目前,海州区有5个夜市已正式开市,在一定程度上营造了夜经济氛围,促进了夜间消费活跃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夜市的业态相对单一,多以小吃为主,缺少体验项目。其次,过于分散的商圈不易形成规模效应,使得消费群体被分流,造成各夜市仍不够“红火”“热闹”。再次,夜市场景建设还缺乏创新,夜间景观、夜游项目缺乏特色和吸引力,难以达成品牌效应,吸引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

主持人:既然我们已经总结出了一些阻碍“夜经济”发展的问题,那么下一步,海州区政府将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这些问题呢?

嘉宾:发现问题后,我们也在努力寻找解决办法,目前,基本确定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从规模化发展,形成集群效应上下功夫。市民夜间消费行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既可以消费,也可以不消费,既可以提前消费,也可以延后消费,关键看怎样引导、怎样推动。繁荣“夜经济”,固然需要改变市民消费习惯,解决“不消费”问题,但更关键的是政府和企业行动起来,让市民“方便消费”。海州区现在不缺夜间消费去处,接下来则应该依托已有的商业综合体、商场等,优化功能性建设,带动周边形成规模化发展,形成集群效应。二要做好创新化宣传,放大营销成效。利用微信朋友圈、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打造更多品质过硬、特色鲜明的“宣传内容”,提升夜市吸引力。

主持人:刚刚我们一直在聊海州区“夜经济”相关话题,也从侧面体现出我们海州区在营商环境方面下足了功夫。那么接下来,我们围绕海州区的营商环境话题好好聊聊。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的重要软实力,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海州区作为阜新市主城区,都做了哪些具体安排和部署?有关这方面情况,来为我们介绍一下。

嘉宾: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力的保障和支撑。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目标要求,成立营商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海州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方案》,成立了八个工作推进组,对标对表“四个一流”(一流设施、一流机制、一流效率、一流服务),全力打造“清风辽宁服务窗口”,积极开展“办事不找关系、用权不图好处”试点工作,全力开展“1+3+N”系列活动,打造暖心海州品牌,营商环境建设成效初显,全力推进国家、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在海州落地落实,政务服务环境,市场环境、金融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主持人:市场主体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那么在全力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方面,海州区都开展了哪些工作?

嘉宾:海州区在打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方面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是持续开展市场环境优化工作。推进“放管服”改革,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持续推动“照后减证”,利用一体化行政审批平台,优化行政许可审批流程,提高全程电子化登记水平,深化企业名称住所登记制度改革,强化企业简易注销。将一般性企业开办由3个工作日缩减为2个小时,食品许可审批时限由20个工作日缩减到8个工作日,特种设备审批时限由25个工作日缩减到5个工作日。二是积极落实流程再造工作,不断提升审批效能,推进商事制度登记改革顺利实施。对各科室的职责进行了细化分解,减少流程环节,精简审批手续。瞄准“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靶心,精准发力,破解“准入不准营”的突出问题,加速推进告知承诺制改革,全面提升审批效能,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营商环境。通过“告知承诺制”,“容缺后补”2个环节,企业准营速度大幅加快。推进建设稳定、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获得感。

主持人:去年我市出台了《阜新市优化营商环境助企纾困行动方案》推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给企业注入活力,使企业持续发展。那么,海州区在落实助企纾困工作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呢?

嘉宾:海州区高度重视助企纾困工作,致力于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支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落实助企纾困政策。积极宣传落实《阜新市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及《阜新市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在“海州宣传”官微将助企纾困政策及海州区免审即享清单进行公布,实地走访企业进行政策宣讲,并指导辖区企业做好申报省级技术中心准备工作;组织企业申报全省的科技成果转化后补助;支持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推荐辖区两家企业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及产品,进一步提升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二是执行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有关政策。海州区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通过减免房租或顺延免费使用的方式,减免部分房租;帮助企业享受制度性留抵退税政策;帮助企业争取享受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和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

三是积极解决市场主体困难。对企业发展亟需解决问题,做到“对接好、服务好、解决好”。依据企业需求建立“一企一策”制度,积极对接金融部门,开展银企对接会,帮助重点企业解决融资需求、推进工业项目技改前期手续办理、职工子女入学等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