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关于以科技创新塑造海州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建议》(15号)答复

日期: 2025-05-12 浏览量:87 来源:海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责任编辑:杨婧姣 文字大小:

宋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以科技创新塑造海州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已收悉。提案深入剖析了我区科技创新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并提出了极具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对我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区科技局高度重视提案办理工作,成立专项工作组,全面梳理现有政策、整合资源、优化举措,确保提案建议落地见效。现将办理情况详细汇报如下: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健全完善保障体系

一是提前规划布局。结合“十四五”规划,海州区已将科技创新纳入“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重点布局我区智能制造、循环经济、有色金属等战略型产业。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区政府成立“海州区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小组”,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科技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和补贴,降低其服务成本和风险。结合“科技金融赋能座谈会”契机,到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等问题。建立了政策执行监督机制,确保各项政策真正惠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三是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环境。落实《阜新市提高科技型企业增长率实施方案》,争取中央引导资金40万元支持奥瑞斯、九星钛业;开展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培训,覆盖76家科技型企业。

二、增强服务意识,切实为企业解决难题

依托“阜新科技服务网”实现一网通办,联合市科技局开展政策培训2场,指导企业申报高企、雏鹰企业。2025年一季度,海州区科技局走访全区76家科技型企业,解决税收优惠、高企认定等问题12项。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2025年通过“双百链接”活动为企业匹配博士人才20人,农业特派团助力韩家店镇蓝莓种植。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一是健全人才引进机制。通过“周末工程师”等形式与辽工大等高校院校优秀人才与我区4家煤矸石企业合作,签订技术成交合同116万元。二是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借助辽宁省科技特派员活动载体,2025年,海州区引进首批科技特派员17人服务企业,其中博士15人,高级职称人员1人,占全市33.3%。制定股权激励等配套政策,如奥瑞斯通过技术入股吸引高层次团队;推动中矿检测上市,强化人才保留。通过“院士进园区 博士金企业”活动,征求企业对人才需求15个,下一步为企业匹配省内外高层次人才为企业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

四、强化政策实施,推动有效落实

一是抓好主动向上争取。深入开展2025年科技创新需求征集工作,争取政策及资金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目前已组织区内企业征集13个科技项目,并完成线上申报。争取2025年辽宁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组织我区两家新备案瞪羚企业(奥瑞斯和九星钛业)申报,省科技厅已立项并公示,40万元资金已发放企业。围绕省科技厅“关于开展2025年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申报工作”,动员我区企业开展项目申报,目前湘池医疗科技有意向申报“新型医疗器械”领域项目申报,项目单项资助强度为30万元;对已获得省市科技部门资金支持的企业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协助完成结题工作。二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推进辽宁晶测科技集成电路研发、泰山石膏轻质耐水纸面石膏板等项目,力争2025年完成科技成果转化4项。组织开展2024年度阜新市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性后补助项目申报,晶测科技、屿衡已提交相关材料,技术合同成交额116万元,待市科技局审核后予以20%后补助。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省科技厅科技创新大赛,4月28日,省科技厅公布了2025年辽宁省首届青年AI创新大赛获奖名单,我区辽宁湘池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基于图像识别和边缘计算的智能引流监护系统”项目在18个决赛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企业赛道一等奖。

五、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激发创新动力

加大科技型企业政策宣传力度,培育壮大科技企业群体,2025年,全区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家,累计达到79家:动员晶测科技、东出之易申报雏鹰企业,累计达到7家;动员屿衡、晶测科技、高禾生物、阜新添翔医院管理有限公司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计达到12家;组织辽宁隆凯热电技术有限公司、辽宁博赛科技有限公司申报市级技术创新中心。鼓励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新建产学研联盟2个。

 

2025年5月7日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