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海州区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 2014-03-22 浏览量:978 文字大小:

 

——2013年12月24日在海州区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今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和依靠全区各族人民,以富民强区为目标,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圆满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预计全区生产总值完成76亿元,增长2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2亿元,增长20.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67亿元,增长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0亿元,增长23.8%;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2000元,增长19%;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2000元,增长11%。

    (二)服务业发展创历史新高。兴隆CBD公园一期工程主体封顶,完成投资6亿元;宝地太阳广场开工建设,大润发、中影(IMAX)等一批大企业集团签约入驻;万隆金融大厦、凯旋商业广场项目签约落地,海州中央商务区实现营业收入125亿元。宝地城一期完成主体施工,宝地福湾竣工并交付使用,站前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初具规模,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海州煤炭物流园完成启动建设准备工作。以时尚金街、西市场、东市场为中心的立体商圈、“夜经济”和特色商业街区,促进了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辽宁中润天安、阜新耕成、阜新洪大等金融服务项目落户海州,实现税收1300万元,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商品房销售额实现14.6亿元。限额以上企业124户,服务业增加值预计实现51亿元,占GDP 67%,服务业牵动作用强劲。

   (三)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区工业总产值完成91亿元,增长19.7%。7户氟化工企业整体搬迁全面启动,为新的工业规划创造了良好条件。基地内入驻企业59户,中褚钛业等34户企业投产。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户,完成产值48亿元,增长15%。煤炭产量130万吨。久盛岩棉、恒锐年产3000吨圆头滚针等14个项目开工建设。北京康博阳光光伏电板组件、华润东瓦风电等新兴工业项目开工建设,成为我区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标志。

   (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果显著。全年预计完成招商引资42亿元,增长16%;直接利用外资1700万美元;出口创汇1600万美元,增长10.3%。组建4个招商局,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组织赴上海、北京、台湾、广州、深圳、香港等地开展招商活动。浙江实业大厦等13个亿元以上项目签约落地。30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42亿元。研发储备5000万元以上项目21个。“项目建设年”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五)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完成大众路等3条精品街路改造工作,植树17.5万株,硬覆盖1万平方米,新增街路清扫面积15万平方米,治理河道4.4公里,改造道路15公里。一级清运机械化试点和东瓦村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在全市推广。站西街市场退路进厅,站前周边市容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新建棚户区安置楼14栋,2388户棚户区居民搬迁新居。完成二百货周边、市群众艺术馆周边、细河北岸和粮库地块的房屋征收工作,腾空土地37万平方米。韩家店镇新城总体规划通过市规委会审批,西荒村改造和民主欧式小镇一期项目完成前期规划。十里休闲长廊景区通过省级沟域旅游示范区初评。韩家店镇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康大花苑、西山花园等无物业小区物业化试点工作初见成效,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六)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实现城镇实名制就业10192人、普惠制培训1200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金收缴1.66亿元,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增7532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增3490人,对1218户发放廉租房补贴资金351万元,12494户居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全区中小学校装备136个功能教室,购置图书5万册,18所中小学校实现视频安全系统全覆盖,创建基础教育强区工作扎实推进。成立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全民健身运动扎实开展。农村医改工作顺利完成,农民就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七)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界意见,办结人大代表议案1件、建议12件,政协委员提案19件。受理信访案件、建议、投诉、咨询2625件。严控“三公”经费,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完成惠农资金和棚改资金审计工作。圆满完成“十二运”安保任务。编制完成《海州区安全生产监管指导手册》,安全生产监管得到有效加强。社会治安环境总体良好。民族宗教领域保持和谐稳定。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展开。圆满完成全区企业(个体经营户)经营管理调查。事业单位分类初步完成。执法监察和行政效能建设扎实推进。法律援助235件。人口计生、物价、科技、妇女儿童、青年事务,老龄、残疾人、红十字会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2013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向所有支持和关心海州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海州发展仍面临不少问题,政府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与群众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支撑性大项目少,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部分群众收入偏低,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需要下大力气解决;个别部门和干部工作效率不高、创新意识不强、思想解放不够。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安排

    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稳中求优”总基调,紧紧抓住“突破阜新”战略机遇,按照区委十一届七次全会要求,依托“五区一带”规划布局,坚持以做大总量、做强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产业升级、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生态提升,向富强海州、文明海州、宜居海州目标努力奋斗。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完成84.3亿元,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亿元,增长15.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35亿元,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不低于13%;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4500元,增长11.4%。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3200元,增长10%。

    围绕以上任务目标,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增强主导产业牵动力

    加快推进海州煤炭物流园建设。制订物流园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完成主体招商和物流园土地规划调整,启动项目一期征地拆迁,做好铁路专用线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市政府和沈阳铁路局支持,确保年底前建成使用。

    做大做强服务业集聚区。海州中央商务区紧紧抓住突破辽西北战略机遇,促进服务业规模化发展,实现营业收入140亿元。站前服务业集聚区以宝地城二期等项目为重点,加快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步伐,实现营业收入40亿元,争创省级服务业集聚区。

    培育壮大特色商圈。发展以兴隆、大商为核心的解放大街商圈、以宝地太阳广场为引领的矿工大街商圈、以宝地城为中心的创业路商圈。提升时尚金街、大众步行街等特色商业街路经营水平。推进百城百味特色商业街区建设。着力发展“夜经济”和“假日经济”,实现商贸流通业多元化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整合楼宇资源,争取引进一批金融、证券、保险等总部机构,发展科技研发、文化创意、中介咨询、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新增限额以上企业20户,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以商业地产和工业地产开发为重点,力争完成糖酒公司、中南酒店、西苗圃等10个地块房屋征收工作,腾空土地40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完成110万平方米。规划建设1平方公里工业地产。

   (二)壮大工业经济规模,推进产业集群建设

    深入实施“企业倍增”计划,结合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掌握企业运行现状,服务企业发展,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全区工业总产值完成98亿元,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9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6亿元,增长20%。抓好煤炭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煤炭产量突破150万吨。

    海州液压装备配套产业基地进一步完善规划布局,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型建材、新能源等产业,确保乐家工贸环保板材、奥方医疗器械等14个项目投产达效。充分利用氟化工企业搬迁和小煤场整合腾空的3.5平方公里土地,谋划韩家店工业新区,引进一批节能环保、牵动性强、财税贡献率大的项目和企业,壮大工业经济总量。

    东梁工业区建设以钛产业为重点,引进国内外大型钛加工企业入驻,延长产业链,实现规模化生产。利用当地煤炭资源开发有力时机,完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实现经济总量新提升

    深入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和“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年完成招商引资47亿元,增长12%;直接利用外资2100万美元,增长23.5%;出口创汇额1800万美元,增长12.5%。

    明确招商重点。围绕服务业集聚区和工业产业集群建设,以税收为主导,紧紧盯住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发达地区,重点引进国内外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着力引进品牌商业、综合体、总部经济和节能环保型项目。

    创新招商方式。突出企业招商主体作用,鼓励企业与域外大企业、大集团合资合作。继续实施县级领导包保重点项目制度。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招商活动,出台奖励政策,对招商引资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以重奖。

    强化项目储备。着眼于优势产业,包装储备一批重点项目,力求数量上有突破、质量上有提高。加大推介力度,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提高准入门槛,保证建设水平。

   (四)科学谋划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抢抓200万亩沈阜农业示范带建设机遇,结合我区城镇化发展总体规划,争取资金政策支持,研发包装推介一批休闲旅游项目,做好高效农业、果品林业等农业项目,推动休闲旅游带开发建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进城中村、城边村改造进程。依据国家、省市城镇化建设相关要求,将西荒村改造、民主欧式小镇建设与新一轮棚户区改造有机结合,纳入整体发展规划,加大动迁改造力度,实现居住、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建设美丽乡村。按照有硬覆盖、有绿化、有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等“六有标准”,结合镇旅游发展规划,逐步形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效机制。

   (五)以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建设,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教师良性流动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为创建省基础教育强区打好基础。

    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强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强化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加强养老机构建设,逐步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扩大廉租房租金补贴范围。

    做好就业创业工作。完善就业体系,拓宽就业渠道,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帮扶困难群体就业。加强公益岗位人员规范管理。

    抓好“农超对接”工作,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建立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医疗服务体系,全面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改革工作。

    加强小区管理。以老旧小区为重点,加大投入,改善环境,加强对现有物业公司的管理和扶持。加快推进无物业小区综合改造进程,逐步实现物业化管理模式在无物业小区的全覆盖。

    抓好城区环境建设。加大环境卫生、市容市貌整治力度,做好绿化、美化、亮化、硬化,打造良好的宜居环境。

    完成西阜新地区工矿棚户区和铁路棚户区收尾工程,确保2905户居民搬迁新居。

    创新管理机制,增加乡镇、街道发展活力。强化基层政权建设,改善社区办公用房等设施,依法完成社区换届选举工作。

   (六)狠抓安全生产工作,保持和谐稳定局面  

    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加大对煤矿、危化企业、消防、建筑施工、交通运输、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监管力度,遏制安全事故发生。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依法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继续完善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机制,不断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预防机制,努力打造阳光信访、法制信访、和谐信访。

   (七)加强政府效能建设,着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改革创新相关政策,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承接好上级下放有的各项权限,创新工作方法,高质高效地抓好落实,推进项目招商、民生保障、税收监管等重点工作取得实效,增添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深入群众和经济工作一线机制,切实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完善政府诚信体系,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绩取信于民。
    深入开展“规范管理年”活动,推进软环境建设,营造“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的良好氛围。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继续压缩“三公”经费支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强财政专项资金、重大项目的监察审计,确保权责一致,建设清正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新的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下,以昂扬向上的斗志、干事创业的激情,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共同开创海州幸福美好的明天。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